close

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內容簡介

  ▌所有權力皆來自人民,但何處是它的去向?
  ——德國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當民粹主義浪潮成為席捲世界的海嘯——
  民粹到底是民主最正統的聲音?還是民主面臨的最大危機?

  ◤充滿政治激情與煽動口號的民粹時代降臨◢
  美國總統川普、英國脫歐領袖法拉奇、法國反移民大將勒龐、
  前委瑞內拉總統查維茲、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民粹領袖在世界各地崛起。
  但我們真的了解民粹主義嗎?為何它是如此迷人又危險的存在?


  每一個批評體制內菁英的人,就應該被稱為民粹主義者嗎?民粹政治行動者都是右派嗎?民粹主義讓政府更接近民眾?「真正的人民」到底是誰,誰又可以為人民發聲?在自由民主制度正面對風起雲湧挑戰的當下,探究這些問題從未像現在這麼具有急迫性。

  由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üller)所撰寫的《解讀民粹主義》(WHAT IS POPULISM?)以歷史為基礎,援引拉丁美洲、歐洲與美國的例子,定義了民粹主義的特徵,以及探索民粹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能勝出的更深層原因:民粹主義者的樣貌究竟為何?使用怎樣的政治語言?掌權後會有哪些典型作為?又該如何對抗民粹主義者並與其對話?作者穆勒主張,民粹主義的核心就是反對多元主義。民粹主義者總是會宣稱,他們(而且只有他們)代表人民以及人民的真正利益。他也說明,和傳統觀點相反,民粹主義者可以根據他們是人民獨家的道德代表而執政;如果民粹主義者擁有足夠的權力,最後將建立一個威權國家,並排除所有不被認為是適當「人民」一分子的人。

  現今的民粹主義者正嘗試運用符合民主價值的政治語言,實現一個公然反對民主的政治理想。透過《解讀民粹主義》書中極具啟發性的論點,我們不僅可以認識民粹對民主制度的威脅為何,並促使大家反思該如何修正失能的民主代議制度。自由民主人士究竟該如何應對民粹主義者,特別是在當他們宣稱專為「沉默的多數」或「真正的人民」而發聲的時候。本書不僅為讀者釐清民粹主義的樣貌和特徵,也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這個民粹主義當道的時代。


好評推薦

  一本必讀的書。
  ──《衛報》(The Guardian)

  要理解川普的訴求,最有用的書就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家揚—威爾納‧穆勒寫的《解讀民粹主義》在這本重要的書中,穆勒定義了民粹主義最顯著的特徵:反菁英、反多元、排他性,並透過這個架構來解釋川普與其他民粹主義者的行為。這是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而且每一頁都值得用心領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對於探討一個出了名不穩固、但又不可或缺的政治概念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睿智的書。對任何想要了解橫掃歐洲與美國的政治衝突之根源與本質的人來說,揚—威爾納‧穆勒對民粹主義的廣泛評論,將能帶來很多指導與挑戰。
  ──《民粹主義信念:在美國的歷史》(The Populist Persuasion: An American History)作者|麥可‧卡辛(Michael Kazin)

  民粹主義不只是反自由,它也反民主,它是代議政治永恆的陰影。這是揚—威爾納‧穆勒在這本睿智的書中的論點。要了解目前的民粹主義激情,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指引了。
  ──國際《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政治理論家|伊凡‧卡斯特夫(Ivan Krastev)

  有關歐洲最近的民主衰敗現象,沒有人寫得比揚—威爾納‧穆勒更鞭辟入裡、更充滿智慧了。在書中,穆勒直接面對全球民粹主義復興所引起的關鍵問題:它和其他形態的政治有何不同?它為什麼如此危險,以及如何克服?穆勒把民粹主義描述為是民主反多元化的道德主義陰影,是非常高明的見解。
  ──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üller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出版有多部著作,最近期的是《民主爭論:二十世紀歐洲的政治觀念》(Contesting Democracy: Political Ideas in Twentieth Century Europe)。定期為《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衛報》(The Guardian)和《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撰稿。

譯者簡介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自由的選擇》、《誰買走我的個資》、《拯救水資源危機》、《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規模的規律和祕密》等書。合譯有《虛擬貨幣經濟學》、《過度飲食心理學》、《後真相時代》等書。


 

目錄

前言
導論:每個人都是民粹主義者?

▌第一章、民粹主義者都在說些什麼
了解民粹主義:死胡同
民粹主義的邏輯
民粹主義者到底主張代表什麼
民粹主義領導人
再一次:每個人不都是民粹主義者嗎,然後呢?

▌第二章、民粹主義者或掌權中的民粹主義做些什麼
民粹主義的三種治理技巧及其道德理由
掌權的民粹主義等於「不民主的自由」?
民粹憲法:術語上的矛盾?
人民可以永遠主張「我們人民」嗎?

▌第三章、如何應付民粹主義者
民粹主義與破碎的民主承諾
關於民粹主義的自由民主批判:三個問題
代議民主危機?美國即景
位在民粹主義和專家治國之間的歐洲

結論:關於民粹主義的七個重點
後記:如何能不去思考民粹主義?
致謝詞
 

前言

  本書於二○一六年夏天首度出版,在那之後發生了一些事件,其中有些對於該如何思考以及對抗民粹主義,能為我們提供更進一步的教訓及啟示。

  如果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職演說的作者,企圖為民粹主義教科書貢獻一個主要出處,我們不禁會下結論說,他或她很聰明地達成了這個目的。要是有人因為聽了這場演講,而覺得美國剛剛從一個外國政權被解放出來,也是可以被諒解的。這位總統宣告,在推翻占領華府、令人憎恨的外部「建制派」以後,人民再度統治國家了。

  所有的民粹主義者都像川普一樣,要「人民」反抗腐敗、圖利自己的菁英,但不是每一個批評權勢者的人就是民粹主義者。真正能夠分辨民粹主義者的重點,也是本書的主要論點,在於——主張他(而且只有他)代表真正的人民。如同川普詳細解釋的,因為現在他控制了行政體系,因此人民就控制了政府。這暗指所有的反對派都是不合法的,如果你反對川普,就是反對人民。從前委瑞內拉總統烏戈•查維茲(Hugo Chávez)、自行宣布不民主的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爾班(Viktor Orbán)和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Reccep Tayyip Erdoğan)等領導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這個極度威權的模式。川普讓全世界明白,他對民主所構成的危險有多大。

  查維茲喜愛的口號是「人民與查維茲一起統治」(With Chávez the people rule),但諷刺的是,這種人民與他們一個忠實的代表的表述方式意味著,民粹主義者最後不必承擔任何政治責任。川普假裝只是人民正統意志的主要執行者,艾爾多安在二○一六年夏天政變之後,計畫再次引進死刑,在回應所有的批評時,他用同樣的方式宣稱:「重要的是,我的人民說些什麼。」更別提他一開始要「他的人民」說些什麼,更不用管他仍然是人民聲音的唯一合法詮釋者。根據定義,不同意見就是不民主的。另外,「制衡」這種在民主裡完全正常的分權機制,只是實現人民意志的障礙。

  一些自由主義者天真地希望,川普在某個時間點會明確發出訊息,企圖「統一」和「癒合」分裂的國家。選舉之後,川普在推特發送像是「我們將會統一,我們將會獲勝,獲勝,獲勝!」(We will unite and we will win, win, win!)的訊息。在就職演說中,他訴求一個「統一」和「不可抵擋」的美國。實際上,所有民粹主義者都不斷談論「統一人民」,但永遠只是想統一人民的條件或其他因素。川普在五月一個很少被注意到的競選演說裡已經這麼措辭(本書於文後會再次引用):「唯一重要的是人民的統一,因為其他人不具有任何意義。」換句話說,如果從法律和道德觀點來看都是真正公民的人,對於人民應該如何統一,要是和民粹主義者沒有相同的願景,那麼他們作為屬於適當人民的身分,可能將會受到質疑。

  每一個民粹主義者都會藉由提升與那些被認為不屬於「真正的美國人」、「真正的土耳其人」等人的衝突,來嘗試統一他的人民——那些唯一正統的人民。對民粹主義者來說,兩極分化不是問題,而是確保權力的工具,因此認為民粹政治人物遲早會「與另一邊的人打成一片」是極為天真的想法。對民粹主義者來說,衝突是好事,只要他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利用衝突(特別是持續的文化戰爭[culture wars])來證明誰是「真正的人民」,以及他們有多強大。

  然而,不是所有的新聞都是了無希望的,我相信在令人驚訝的二○一六年,我們已經學到一些重要且具有建設性的教訓。對很多人來說,本書分析的現象顯然只會越演越烈,畢竟,這些日子以來,我們每天實際上聽到和讀到的是一股民粹主義的「世界潮流」。然而,「反建制的情緒」是一股全球趨勢的看法,並不是對政治現實的一種中性描述。除了是一種骨牌理論(domino theory)以外,民粹主義領導人物自己也一直在倡導。二○一七年一月,在德國科布倫茲舉辦的一場歐洲民粹主義者集會裡,瑪琳•勒龐 (Marine Le Pen)大聲疾呼:「二○一六年是安格魯—薩克遜世界覺醒的一年,我確定二○一七年會是歐洲大陸人民覺醒的一年。」奈傑爾•法拉奇 (Nigel Farage)不滿足於骨牌的象徵比喻或者只是潮流,他說這是一場「海嘯」,並自由混用各種譬喻,讚美義大利選民拒絕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對歐洲發射「火箭砲」的憲政改革。

  這些形形色色,也或多或少乏味的印象,讓人產生非常錯誤的觀念。法拉奇並不是靠他自己完成脫歐(Brexit)行動,要讓「離開」成為事實,需要保守黨的盟友,例如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和麥可•戈夫(Michael Gove),尤其是戈夫可能比其他人更重要。畢竟,強森被視為是有點怪異的人物,而戈夫在政府裡則是重量級的智囊(他曾任英國教育部部長和司法部長)。當戈夫說公民不應該信任專家的時候,是有某種意義的,畢竟,他本身就是個專家。然而,更重要的是,脫歐不只是被壓迫的人自發性的反建制感受所造成的後果;在英國保守黨中曾經是處於邊緣地位的「歐洲懷疑主義」(Euroscepticism),幾十年來已經被通俗小報和政治人物滋養長大,像是前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他並不相信離開歐盟,但為了機會主義的原因,而不斷重複布魯塞爾有多麼糟糕的標準言論。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這個論點一樣說得通。川普並不是因為身為外圍的第三政黨民粹運動候選人而勝選,法拉奇有強森和戈夫,川普則仰賴權威的共和黨人保佑,像是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另一個真正的保守派知識分子)、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和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沒錯,很多共和黨主要人物都反對這個房地產開發商的崛起,但是這個黨從來沒有聲明切斷與他的關係,而且政黨色彩依然是解釋這次選舉結果最重要的單一因素:九○%自我認同為共和黨的人投票給川普。在他們當中,有些人就像之前美國人投給由商人化身為國家拯救者的羅斯•佩羅(Ross Perot,他的第三政黨候選人資格,幫助柯林頓在一九九二年勝選)一樣,也會把票投給川普,這樣說並不是奇怪的事。簡單說,沒有共和黨的話,川普就不會是今天的總統。

  但是這個骨牌與潮流的印象,已經受到一個實證經驗的反例挑戰。在奧地利,大部分的人都預測極右派的民粹主義者諾伯特‧霍佛(Norbert Hofer)在二○一六年十一月的總統大選中會取勝,結果贏家卻是綠黨背景的政治人物亞歷山大‧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這個看起來似乎是這波民粹主義大趨勢裡曇花一現的事件,對整個西方世界來說,實際上是一個重要的經驗。很多保守的基督教民主黨人士明確站出來反對霍佛,特別是得到鄉村居民信任的當地市長與其他省級重量級人物,而來自維也納的綠黨領導人顯然無法把鄉村居民集結在一起。鄉村走向民粹主義,都市支持自由主義,這種分割在英國脫歐與川普選票中非常明顯,但這種分割並不是必然的。另外,范德貝倫競選時動員很多公民,去和平常不會見面的人打成一片,他們甚至還有如何與霍佛支持者進行建設性談話的傳單,例如,不要立刻指控他們是排外者或是法西斯主義者——民粹主義並不是無法抵擋。

  因此,很重要的是,不要太過執著於民粹主義者和極端主義政黨。我們也必須注意其他的政治人物,特別是觀察保守派是否有合作的意願。我們也必須意識到,表面上是主流的保守派或是基督教民主黨,有時候會轉變成民粹主義者,因此打亂了「建制」和「反建制」之間清楚的區隔。匈牙利總理奧爾班的青年民主主義聯盟(Fidesz,按:簡稱青民盟)並非一直都是民粹主義政黨,二○一○年競選時,黨綱並不是以民粹主義為基礎。是到選舉之後,奧爾班才變成堅定的不自由主義者(illiberal),以及有系統地破壞匈牙利法治和民主的反歐盟領袖。同樣地,前波蘭總理雅洛斯拉夫•卡欽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的法律正義黨(Law and Justice party)在二○一五年秋天選舉時,呈現出的還是一個溫和的樣貌,只有在取得多數以後,才追隨奧爾班的路線,變成完全的民粹主義者。

  很明顯的,如何面對民粹主義者並沒有萬能之計,也無法明白列出如何打敗民粹主義者的十個要點,而有讓你快速吸收的教戰手冊。但我們並不是完全毫無方向或毫無希望。鼓勵其他政治人物與民粹主義者對話,但是不要像個民粹主義者說話。注意潛在的保守派合作者,並試著勸阻他們不要與民粹主義者合作(當然,如果民粹主義者不再是民粹主義者,也就不再是反多元主義者,那麼在民主體制裡與他們合作,是完全正當的)。不要認為民粹主義的選民是「可悲之人」,而若無其事地忽略他們,就像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二○一六年九月所做的一樣。與你平常可能不會遇見的人交談;如果你有好的理由相信他們是不正義的受害者,請催促你的政府以及/或者政黨矯正這種不正義的情事。
 
維也納,二○一七年一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460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3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導論|每一個人都是民粹主義者?
 
有記憶以來,美國從來沒有像二○一五到一六年這次的選舉一樣,引用這麼多的「民粹主義」(populism)。唐納•川普和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都被貼上「民粹主義者」(populist)的標籤。這個名詞經常被視為「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按:指反傳統、反既有權威的觀點)的同義字,似乎與任何特定的政治理念無關,與態度相比,內容似乎不重要。這個名詞因此主要與特殊的心情和感情有關:民粹主義者是「憤怒的」;他們的選民是「挫折的」,或是滿懷「怨恨」(按:指階級間的無名積怨與不滿)。同樣的主張也被套用在歐洲的領導者和他們的追隨者:例如瑪琳•勒龐和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通常被稱為民粹主義者,這兩個政治行動者很明顯都是右派,但是與桑德斯的現象一樣,左派的反對者也被標籤為民粹主義者,例如在二○一五年一月掌權的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而西班牙有「我們可以」(Podemos)政黨,和「激進左翼聯盟」一樣,從根本上反對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歐元危機採取嚴厲的政策。這兩個政黨,特別是「我們可以」黨,受到在拉丁美洲被普遍稱為「粉色浪潮」(pink tide) 的鼓舞:民粹主義領導人例如拉斐爾•柯利亞(Rafael Correa,按:前厄瓜多總統)、埃沃•莫拉萊斯(Evo Morales,按:玻利維亞總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戈•查維茲。不過,這些政治行動者實際的共同點是什麼?如果我們同意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觀點,政治判斷是具有良好的區別能力,那麼談論民粹主義時,我們應該暫停廣泛的將右派和左派併為一談。將各種不同的現象斷定為「民粹主義」的普遍性,是否可能是一種錯誤的政治判斷?
 

 

 

 

... 相信看過《天亮了,打開窗子吧》《太陽風琴》《坐巴士》的讀者一定對其新穎、大膽、獨特的插畫印象深刻。 ​ 不得不說,有時候配色這種事真的是一種天賦,就像這樣▼ ... 或是這樣▼ ... 你都想不出來,為什麼幾種配色如此簡單,但組合起來,就好像梵谷打翻了顏料盤,如此絢爛,如此和諧。 再比如這樣▼ ... 明明又亂,又假兮兮的畫面,居然很好看。 不得不說,審美在如今這個年代的確很重要! 而創作出這些畫作的就是孩子們都愛的二次元大叔——荒井良二,2005年林格倫紀念文學獎獲得者,也是日本首位獲此殊榮的繪本作家。 ... 或許很多人對林格倫紀念文學獎還不太了解,美媽稍微解釋一下你就明白了。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是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第二大文學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兒童文學和少年文學獎,獎金為55萬歐元,獲獎者可以是兒童作家,插圖畫家,編講故事家或者閱讀推廣組織。 在中文世界,唯一入圍過的作者是幾米,而在設計行業領先世界的日本,得過這個獎的第一個作者,便是荒井良二。 瑞典格林倫紀念大獎的國際評委是這樣評價他的: 荒井良二的作品為中規中矩的日本社會帶來了「詩意」、「自由」和「幻想」,他尊重兒童的想法,並在作品中真正體現兒童的觀點。 荒井良二是一位嶄新、大膽、自由奔放,擁有獨特「發光體」的繪本畫家。他的作品散發出溫馨、富有幽默感和大膽的氣息,成功吸引了兒童甚至成年人。 ... 他的畫,仔細看有一些「奇怪的東西」——很多鉛筆繪製的小人、小動物、小玩意,筆法似乎都很幼稚,難道是他請小朋友來畫的? 當然不是。荒井良二說:我畫畫的時候,一直在努力扔掉「心裡的那個大人」,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不要被常識和不斷積累的經驗束縛,把「內心的那個孩子」拽出來。 ... 他的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有此為證: 荒井良二曾在瑞典格林倫大獎頒獎典禮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說:「我突然想唱歌,可以嗎?」 瑞典人說:「可以。你唱吧。」 於是,他就隨性唱了一首歌! 別看荒井大叔現在功成名就、自由灑脫,但是他曲折的創作道路,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 大學畢業之後,荒井大叔到搬家公司、串燒店邊打工邊想著繪本創作的事。 那時候,很多年輕人一畢業就想成為插畫家,但是必須先成為美術印刷設計師,之後才可以獨立成為插畫家,這是一條非常狹窄的道路,所以荒井良二隻好先去打工。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辭掉工作到設計公司上班,於是開始每天忙著打電話,忙著去面試。 然而看到他畫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對方通常會說:「我看你還是不要上班比較好。」 荒井大叔只好自討沒趣地回家。 接下來都是同樣的結果,很多街道像六本木、麻布等地,荒井都是第一次去。比起面試,他覺得漫遊街道還比較新鮮快樂。 大叔的成名之路,頗為不易。 ... 荒井良二年輕時 再然後,因為花了半年的時間一本繪本也沒有畫完,於是,荒井大叔放棄了當繪本畫家的這條路,轉而為雜誌、報紙畫起了插畫。 他唯一堅持的原則就是想畫出自己的個性,可是,越是畫得有個性,客戶就越讓他修改。 有一天,客戶對他說:「你就照著這種感覺畫。」 最後,荒井良二扼殺了自己的想法,努力按照對方想要的那種風格去畫畫。 ... 30多歲的時候,他成了知名插畫師。 可是,從那個時候起,荒井良二突然開始不舒服,晚上睡不著覺,頻繁覺得頭暈,吃不下飯,暴瘦了很多斤。 去醫院診斷的結果是:自律神經失調癥。 ... 荒井良二 因為生病,荒井良二開始反思以前的人生: 這樣的插圖,就算不是我,別人誰都能畫出來呀。 33歲的時候,有個編輯找到了他:「你想不想畫一下繪本?」 機會來了,終於可以踏進從大學時代就一直憧憬的繪本世界啦! 可是,這十多年來,習慣了按照客戶的要求作畫,荒井良二不知道自己到底該畫些什麼。創作什麼樣的繪本,孩子們才會高興呢? 沒有答案。 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 ... 有一天,荒井大叔把自己兒童時代的回憶寫在了紙上: 把頭鑽進河裡,看水裡的世界; 目不轉睛地盯著森林裡昏暗的地方,浮想聯翩…… 回憶被滿滿地寫在了白紙上,看著看著,荒井良二突然恍然大悟: 不要想著去取悅孩子,而是要畫小時候的自己會喜歡的東西,如果這樣的話,我就能畫出來。 ... 打通「任督二脈「以後,荒井良二開始了源源不斷的繪本創作。一共有100多本作品,多到他自己都記不清具體的數目。 異想天開的故事,有時甚至沒有情節,只是一段旋律,看起來完全不像職業畫家的風格,但是,他的畫卻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顏色,是荒井良二的繪本特色。顏色在他手中,以近乎音樂般的方式流動,荒井良二擅長將故事中的抽象心情賦予可感受得到、可看得見和可聽得到的色彩和線條。 ... 荒井大叔是這樣說的:「我喜歡音樂,偶爾會彈著吉他在別人面前唱歌。我經常想:要是文字聽起來像音樂就好了。看插圖的時候,文字像音樂一樣,反覆在耳邊迴響,肯定很好玩!」 於是,你可以看到,他的畫總是畫得非常有趣,在他的畫中,你可以在幻想的世界裡毫無阻礙地暢遊,溫習久違的童真與幻夢…… 今天美媽為大家推薦的《一條大大的、大大的魚》便是美媽非常喜愛的一本荒井良二的繪本,它的人物造型大巧若拙,洋蔥頭的造型很有喜感。 這樣的繪本不需要說大道理,孩子們都能感同身受,也會很容易就能明白書中蘊含的豐富哲理。 最讓人難忘的是書里爸爸對待大海,對待釣魚的態度——無論釣上與否,大海總歸是大海,是美好的地方。 的確,這個世界上太多人只關注目標而注重過程,忽略了最美好的東西。然而釣魚,目的不是為了餬口,釣到了也好,沒釣到也罷,又有什麼關係呢?或許這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一條大大的、大大的魚》:成長中的小虛榮 ... 這是一本幽默中道出成長思考的繪本。 小男孩與爸爸一起去海邊釣魚,釣了一天只釣上來一條小小魚,於是把它放了。 第二天,當同學們來問小男孩有沒有收穫時,小男孩因為虛榮心,有點誇大了魚的尺寸,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魚越變越大…… 一個小小的誇口變成了大大的「謊言」,小男孩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他該如何面對這不是事實的事實呢? 生活原本就是簡單而淳樸的,不論釣沒釣到魚,大海都是美好的。 我們的夢想也一樣,即使不能實現,只要努力了,誠實以對,沒有虛度光陰,生活就是美好的! 內容簡介: ... 爸爸說要帶我去海邊釣魚。 「能釣到好多魚嗎?」 「能啊,一條接一條。」 ... 因為是頭一次去釣魚,我開心極了,就告訴了同學們,還說我們能釣「一條接一條」。 可是,別說一條接一條了,我只釣到一條,還只有大拇指和食指張開那麼大。 我把它放回了海里。 ... 回家的路上,我們順便去了趟魚店。 吃晚飯的時候,「呀,沒想到會釣到這麼大一條魚!」爸爸得意地說著,一隻眼睛沖我使勁眨了眨。 媽媽笑了。 ... 第二天。 「你釣到魚了嗎?」百合子瞪著圓圓的眼睛問我。 「哦,嗯。」 「大嗎?」 「有,有這麼大吧。」 因為我喜歡百合子,就把大拇指和小指張到了最大。 ... 「聽說你釣到了一條這麼大的魚?」 阿誠豎起左右兩根食指,舉到面前。 「啊,嗯。」 「你釣到了這麼大一條魚?」慧美在胸前伸出了雙手。 「啊,嗯。」 「太厲害了!」 「聽說你釣到了這麼大一條魚?」阿純張開了雙臂。 阿誠豎起左右兩根食指,舉到面前。 「啊,嗯。」 「太厲害了!太厲害了!」 ... 魚越變越大,變成金槍魚、翻車魚……小男孩的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這讓他坐立難安,甚至在夢中都夢到了大魚…… 這讓他非常恐慌。 小男孩該如何跟自己和解呢? 著者簡介: 【日】高科正信,主要作品有《蒲公英咖啡是太陽的味道》《我把媽媽變成了鱷魚》《桃子》《我的晚霞》等。 繪者簡介: 【日】荒井良二,著名繪本作家。主要作品有《坐巴士》《森林的繪本》《太陽風琴》等。 譯者:彭懿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KDgmLP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313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南全自動彎線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彰化放電加工機電極頭及零件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嘉義不銹鋼廚具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南工業用電氣(磁)式制動器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EN 149-EN 14683口罩(面罩)桃園CE認證測試單位 高雄烘乾機外殼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EN 149-EN 14683口罩(面罩)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台南工具機裝配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N95口罩高雄CE認證測試單位 嘉義去殼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推薦醫療CE輔導認證的檢驗公司 桃園對焊機,自動空油壓式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ffm28l3f6 的頭像
    jeffm28l3f6

    jeffm28l3f6@outlook.com

    jeffm28l3f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